视网膜母细胞瘤
从视网膜长出来的一种恶性肿瘤,比较罕见,部份是偶发的,也可经由遗传而来。遗传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染色体上Rb基因原就有缺陷,早在受精卵就有了Rb基因的两个突变之一,这个突变或许是由父方或是母方传下来。之后,只要视网膜细胞再有一次突变,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。此基因负责对产生一种肿瘤抑制蛋白,对视网膜细胞的生长失去调节功能而长出肿瘤。偶发的那一类中约占60﹪,两次Rb基因的突变先后在受精后同一个视网膜细胞出现, 故多为单侧病发。而遗传性的较多为双侧。大约80﹪在3岁或4岁左右才被诊断出来。
最早的症状是瞳孔处出现白点,看来像猫眼一样,其次常见的是突然出现斜视,偶而可以看到眼球发炎、红肿;至于视力的丧失,若只有单侧,一般是难以察觉到;有的若合并青光眼则会引起眼睛疼痛,若扩散到眼球外面,眼睛会渐突出红肿、出血,若转移开来到骨头内、脑部或其它部位,则会引起厌食、体重减轻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这时后才治疗已相当迟了,所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。
检查 :
(1) 眼底镜检查:通常即可诊断出本病。
(2) 眼球超音波检查:若因视网膜剥离或出血,眼底镜检查有困难时,超音波可显示眼球后方有无肿瘤。
(3) 眼窝CT扫描。
(4) 核磁共振(MRI):若肿瘤已扩散出眼球外,对于视神经、脑部、蜘蛛膜下腔及软部组织有否被侵犯的诊断,最为有用。
治疗方法 :
治疗必须依个人的病情而定,治疗计划要看单侧或双侧肿瘤,视力残存程度,肿瘤是否还局限在眼球内,有没有扩散到视神经、脑部或血行转移而定。
(1) 外科手术:
1. 眼球摘除术,是最不得已的方法,一般在保守疗法失败,肿瘤引起青光眼或已无残存视力时才被施行眼球摘除术。眼球摘除后,可施行装义眼手术。
2. 冷冻治疗(Cryotherapy):只适用于较前方的小肿瘤(小于3mm)
3. 雷射治疗:可用于后方的小肿瘤(小于3mm),但较大肿瘤则无效。
4. 光凝结治疗 (photocoagulation)
(2) 放射治疗:
目的在于局部肿瘤的控制并保留视力。但可引发继发性肿瘤, 如骨肉瘤, 尤其是遗传型病例。
(3) 化学治疗:
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与肿瘤的侵袭范围有关。如果肿瘤本身仅局限于眼球内,而未扩展至视神经时,可考虑做局部治疗,如:冷冻、光凝结。如果疾病超过眼球中界或再往视神经扩展,通常除了眼球摘除术外,会再加上化学治疗及放射线治疗。神经视网膜母细胞瘤之疗效不错,第二期及第三期之存活率可达80%以上。常用药物为Vincristine(长春新碱), etoposide(足叶乙苷)和carboplatin(卡铂)。
遗传及优生咨询
遗传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的染色体上缺乏Rb基因,因此对视网膜细胞的生长失去调节功能而长出肿瘤。侦测Rb基因对分辨遗传与非遗传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,以及产前诊断有很大帮忙。
视网膜母细胞瘤部份是偶发的,也可经由遗传而来。且遗传而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以自体显性遗传的方式传给下一代;其遗传基因已被证实存在于第13对染色体。 一对无家族史的父母在生了一个罹病的小孩后,下一胎再得病的机会是2-5%;如果已有2个罹病的小孩,则下一个子女罹病的机会将高达50%。 一个双侧性、遗传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,其子女有50%的机率得病;一个单侧性、无家族史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,其下一代罹病的机会只有5%。 一个双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,他的健康的子女的下一代,仍有2-6%的机会罹病。